印象深刻画面

原子弹试爆成功的那一刻,他开心的笑了;广播里,杜鲁门总统宣布美国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爆炸成功,他却笑不出来。

演讲台上,他说着众望所归的言辞,台下的人一次次跳起来,兴奋,欢呼,他却强颜着笑脸,听众的尖叫声在脑子里嗡嗡响,那响声渐渐的变得像原子弹的爆炸声那样刺耳。

试爆前半个小,他对妻子说:如果成功,你就把床单收回家。半个小时后,联络员给他妻子打了个电话:我不清楚是怎么回事,但是博士让你收一下床单。 听证会结束后,他给妻子打电话:今晚不要收床单。

妻子反问:他们如此污蔑你,他们这样指摘我们的生活,你为什么不反击?他只是平静的笑了笑。

观影整体感受

与诺兰以往的影片不同,这不是一部强剧情的影片,如果抱着对剧情推进和高潮迭起的期待来看可能会失望。

影片唯一的高潮在三位一体核试爆,这可能也是奥本海默内心世界最高光时刻。从试爆这个时间点开始,以及后来的广岛原子弹爆炸,奥本海默名声大噪,但内心的高光却逐渐暗淡,根植于内心的反对氢弹探究,反战的思想与美国的政治现实格格不入。除此以外,前半段的求学经历回忆和贯穿始终的听证会的审判,更多的是讲诉奥本海默的内心,用大量的对白来塑造这样一位科学家在观众心中的形象。

虽然听证会一直强调这不是正式的法庭审判,只是关于收回他安全权限的听证会,但整个过程其实与审判无异。“为什么他们不就事论事,忽略基本的事情,而一直揪着什么美共,苏共不放” 奥本海默的痛苦反应的是科学理性与美国意识形态的冲突。听证会的过程一步步还原曼哈顿计划和他的内心世界,观看时,如果不带入角色去思考,会觉得无聊,如果带入角色,就仿佛能与奥本海默同呼吸,感受这场狂欢之后的无奈,痛苦。

奥本海默时代,物理学界“抛弃”了爱因斯坦,原子弹后,美国依然可以“抛弃”奥本海默,但显然现在的人们没有忘记讲诉他们之中任何一位。这也是这部影片除了内容之外的重要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