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大理是临时起意。

从南京坐飞机到昆明,随后高铁到大理。13日晚上到时,已经是8点多。古城旁客栈的老板说:大理古城晚上逛逛就行了,看看夜景,白天没什么人。我放完行李后,便徒步到古城。

夜晚的古城,各色店铺装饰着霓虹,氛围与南京夫子庙相差无几。不同的是,各具特色的小酒馆传来舒缓悦耳的民谣,门口有品种各异的狗狗慵懒惬意于歌声中,望着往来的游客。走在古城的街道上,能够感受到商业文明给城墙内的世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这些变化,是游客想象中现代古城该有的模样,也是当地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,虽然这个时间可能并不长。逛着逛着累了,觉得些许无趣。

回到客栈,已是晚上10点多。古城旁的客栈大多便宜,环境也不错。我住的这个颇有设计感。从门口进去,越过前台,映入眼帘的是鹅暖石铺满的地面,鹅暖石上是一个个圆形石阶,形成道路。正前方是两层落地玻璃的空间。一层有厨具餐桌,是老板和朋友喝酒吃饭的地方;二层摆上茶具茶几,可饮茶休息。我住的房间右转上楼。

第二天,去古城吃午饭。从"洱海东门"穿过长长的拱道,看到的是与昨晚差别不大的各种店铺。只是太阳光下的房屋比霓虹光下的建筑要自然、壮观许多。抬眼,远处的苍山巍峨壮丽,似远又近;抬头,湛蓝的天空,干净明亮。古城,苍山,天空交相辉映,这是夜间所没有的景色。我一边拍着照,一边寻觅美食...

下午去才村、龙龛湿地公园,湿地公园位于海西的生态长廊中。环海的长廊只允许自行车和行人进入,我租了一辆自行车,绕着洱海骑行。墨绿的浮萍,金黄的芦苇,枫红的水杉,深蓝的湖水与碧蓝的天空,还有成群的西伯利亚红嘴鸥漫天飞舞,眼前景色美好,感觉时光很慢。去湿地公园的车上,司机师傅和我说:“为什么不去网红S弯,才村那边就是一码头,没什么好玩的。”我说后面再去。我后面也没有再去。因为所谓的网红S弯,这里随处可见,随手一拍都是不输S弯的画面。好的风景从来不需要被人定义,好的风景可以赋予人以意义。回到古城已是傍晚。“再回首”是一家位于古城一隅的小吃店,我点了凉鸡米线、卤鸡皮和酸角汁,真的好吃!

第三天的上午,又逛了逛古城,又有不一样的感受。中学门口,有穿着校服的学生,接送学生的家长;石板街上,有开三轮的送水工,骑电动车的外卖小哥;稍宽的道路上,有通勤的人们,有日常的生活。我突然意识到,大理古城在500年后的今天,仍兢兢业业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:它承载着当地人的日常生活,只不过时间留下痕迹后,让它多了许多游客。想象几百年前,这里也有书塾学生,也有店铺客栈,或许也有送外卖的小二和各自的通勤劳作。古时人,穿着古时的衣服,过着古时的生活;现代人,穿着现代的衣服,也有现代的工作。这种想象,就像看一城的空间,在百年历史间的无数时刻的横截面,真是有趣!保护一座古城最好方式,不是让它束之高阁,仅是成为游客的聚集地;而是仍然发挥效用与价值,让时间继续在砖墙上雕琢…

走进一间书店,买了陈春城的《夜晚的潜水艇》,这本书的文字很符合古城的气质。我喜欢这种“古中带新”的气质。

下午到了环海东路旁的客栈,准备呆一晚。客栈不便宜,是这几天最贵的。走到期待的海景阳台,看到期待的全景苍山洱海,楼顶有氛围满分的泳池和帐篷。全部期待的事物都有了,却没有了期待的心情。“环海东路”就是洱海东边的环海公路,在公路旁有着各种村庄、古镇和客栈。我住的地方,处在前不着村,后不着镇的位置。若是与人同行,这种偏安一隅的安静或许也是种惬意的体验。一个人,难免感到孤寂。眼前的景色越美,越是感到孤寂,只能用图片视频和好友分享,聊以慰藉。幸得三两好友。

到双廊的时候,客栈小哥开电动三轮来接我。古镇内部道路崎岖复杂,来的时候看到三两游客拖着行李走在坑洼不平的小路上,很是费劲。更觉得自己幸运。

在双廊住了两晚,这不是原来的计划,原本是打算第二天去挖色的。原因也是奇葩,只是因为我太喜欢这个客栈了。虽然没有海东客栈那么宽阔的苍山洱海的视野,但房间的设计布局我非常喜欢。两面的落地玻璃,洱海近在眼前,白天阳光透进来,暖洋洋的,可以躺在沙发上看书,很是惬意。事实上,第二天我正是这么度过的。

双廊比古城安静,比海东热闹,这种恰到好处的氛围我也很是喜欢。这里有白族村落,可以吃白族特色菜,听白族歌曲;有许多设计地很好看的餐厅和小酒馆;可以步行在洱海边,可以坐邮轮到不远处的南诏风情岛玩(虽然我没去)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躺在沙发上看书。

《夜晚的潜水艇》中有一篇《竹峰寺》。主人公要藏一把钥匙,钥匙是自己即将消失的老宅的钥匙,把钥匙藏起来仿佛将与老宅相关的周遭和记忆一起封存。“藏"的意境在这本短篇集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到,而我来到这个地方又何尝不是因为"藏”。“藏"虽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,但给心灵暂时找到了休息之所,然后便可踏实的去面对现实。这大概便是这次旅行的意义。

离开时,客栈小哥又开电动三轮送我到方便打车的路边。4天旅行,去的地方不多,但内心温暖富足。我还会再来的,大理。